蕭邦的懊悔── 《c小調夜曲》

蕭邦的懊悔── 《c小調夜曲》

他一生發表了廿一首的夜曲(其中有兩首是在他逝世後多年才被出版)。在眾夜曲之中,在1841年以c小調寫成的夜曲不但震撼人心,更帶人進入了他內心的世界,他那份強烈的懊悔感覺,深深地感染每一個聆聽者。雖然我們無從考究他為了什麼事情創作了這首樂曲,但這時的他已經經歷了祖國的淪陷和數段感情的失意。 繼續閱讀 蕭邦的懊悔── 《c小調夜曲》

突破傳統──年輕貝多芬出人意表的《第一鋼琴奏鳴曲》

突破傳統──年輕貝多芬出人意表的《第一鋼琴奏鳴曲》

貝多芬一生除了9首偉大的交響曲作品、16首弦樂四重奏和5首鋼琴協奏曲等作品外,不得不提的當然還有被譽為「新約聖經」的32首鋼琴奏鳴曲。談到他這堆作品,鋼琴奏鳴曲第十四號「月光」、鋼琴奏鳴曲第二十三號「熱情」、「悲愴」等都是膾灸人口的曲目,而他的第一首奏鳴曲雖然‌很少被談及,卻又佔著重要地位、帶給人驚喜的一首作品。 繼續閱讀 突破傳統──年輕貝多芬出人意表的《第一鋼琴奏鳴曲》

塞爾維亞獨立戰爭和柴可夫斯基的《斯拉夫進行曲》

塞爾維亞獨立戰爭和柴可夫斯基的《斯拉夫進行曲》

創作這首交響詩之時,塞爾維亞和奧斯曼帝國正處於前者爭取獨立的戰爭之中。事實上在獨立戰爭開始前,塞爾維亞和奧斯曼帝國雙方早已有軍事衝突,加上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興起並處於半獨立狀態,開戰只是遲早的事。 繼續閱讀 塞爾維亞獨立戰爭和柴可夫斯基的《斯拉夫進行曲》

談布拉姆斯三首小提琴奏鳴曲

談布拉姆斯三首小提琴奏鳴曲

說到布拉姆斯最早期的弦樂作品,可能就是他在1853年和舒曼以及迪特里希所寫、獻給當時小提琴家姚阿幸的F.A.E. Sonata。雖然當中只有第三樂章是出自布拉姆斯之手,但這首是少數能保存下來的早期弦樂作品。當時只有二十歲的布拉姆斯,其音樂才華已令身邊的人大吃一驚。 繼續閱讀 談布拉姆斯三首小提琴奏鳴曲

簡述浦羅高菲夫《第五交響曲》

簡述浦羅高菲夫《第五交響曲》

譜於二戰的《第五交響曲》,不禁會被人拿來和同期的蕭士塔高維契《第七交響曲「列寧格勒」》作比較。不過前者沒後者聽起來那麼沉重,如作曲家本人所表示:「這是一首為自由和快樂、並具備無上的權力、純潔而高尚的精神的人們而所寫的聖詠。」 繼續閱讀 簡述浦羅高菲夫《第五交響曲》

百感交集的馬勒《第三交響曲》

百感交集的馬勒《第三交響曲》

馬勒譜寫《第三交響曲》的早期構思和現今所流行的版本有著很大的分別。馬勒曾有意將之命名為「潘」,甚至依尼采的想法稱之為「快樂的科學」。但後來馬勒卻放棄了如此的想法,改為在第四樂章加入女低音獨唱。總括而言,若說《第三交響曲》只是和自然有關也未免太過概括。因為《第三交響曲》是集馬勒自身的信仰、對自然的崇尚、對生死的敬畏的一首作品。 繼續閱讀 百感交集的馬勒《第三交響曲》

「富巴洛克風格」的布拉姆斯《第四交響曲》

「富巴洛克風格」的布拉姆斯《第四交響曲》

新作的消息在布拉姆斯的好友間傳開,大家都對這位貝多芬的傳承人的新作品期待不已,紛紛去信追問布拉姆斯有關新曲的進度。但他對自己新作品的進度三緘其口,完全不向任何人透露任何詳情,甚至連克拉拉亦問不出半個字來。 繼續閱讀 「富巴洛克風格」的布拉姆斯《第四交響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