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完美的樂曲:孟德爾遜《仲夏夜之夢》

孟德爾遜從小便對莎士比亞的《仲夏夜之夢》 情有獨鍾,十七歲時就為這齣話劇寫了一首序曲 (A Midsummer Night’s Dream Overture, Op. 21);它於1827年2月首演時,更被譽為「最完美的樂曲之一」 。

而於序曲首演十五年後,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四世(King Frederick William IV of Prussia)委約孟德爾遜為這套莎士比亞巨著寫一套配樂,並於1843年10月14日在德國德累斯頓上演,於是他便寫了這十二首短曲。

序曲以四響緩慢和弦開始。魔法森林裏,小提琴部的跳躍,彷似仙子們熙攘之景。接著全團以突然的一聲巨響,表示眾仙之王奧白朗與眾仙之后泰妲妮亞的來臨。仙子們更顯忙碌,直至驢子波頓(他本是名織布工人、 被小妖精柏克以魔法變成驢子)冒失闖入。作曲家在這裏以樂器模仿驢子的叫聲,這可説是整首序曲的代號。音樂於一輪喧鬧過後,回歸那四響緩慢和弦作結,彷彿是一場華麗的夢。

諧謔曲以活潑輕巧的樂句生動地表現出淘氣小妖精柏克「越過山丘、越過山谷;穿過樹林、穿過荊棘」 、為主子效勞的景象:包括將波頓變成驢子、將愛情靈藥交給四名原來就各自心有所屬的青年,結果他們全都愛上了錯配的情人(或驢子)。

活潑的快板之主題講述了奧白朗的來臨。泰妲妮亞睡著了後,她手下的仙子們吟唱著的施法以抵擋危險的花蛇。奧白朗將魔法藥水滴在泰妲妮亞的眼瞼,叫她愛上醒來後首樣看見之生物。但不知應説是喜劇還是悲劇的情節,那居然是波頓。

熱情的快板刻劃了赫米婭慌張地尋找愛人拉山德的焦急之情:「要麼馬上找到你、 要麼馬上死去」。在此,音樂首次在喜劇與悲劇間作出了選擇:由巴松管開始,為此樂段劃上了一個愉快的逗號。

夜曲那華麗的圓號響起時,兩對情侶赫米婭與拉山德、凱麗娜與狄米特律斯正在林中熟睡。小妖精柏克喃喃唸出「佳偶天成、 永不落空」之言,替四人解除了魔法藥水的效用 。

換小號響起,幾對新人的婚禮開始。此樂句可能是世上最為人熟悉的節慶配樂:婚禮進行曲。奧白朗在此説到「 願三對新人永結同心、白頭到老」。

其後,一群笨拙的工人也來到婚禮現場。他們於假嚴肅的葬禮進行曲下,上演滑稽版「 皮拉摩斯與提斯比的傳奇」,喜喜悲悲似乎經已分不清了。人生如戲、人生如夢,是悲是喜、還是悲喜交融,在此劇面前,都變輕鬆得多,反正戲完了、夢醒了,也是一笑置之。

 

「 …… 只要這麼想,一切好解決:您不過在這兒打了個瞌睡…… 這羸弱而徒然的主題,終將幻滅如一場夢境。」


– 莎士比亞《仲夏夜之夢》第五幕,第二景

原文刊於香港大學學生會管弦樂團2016年4月14日音樂會之場刊上。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