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人傾聽戴目的最後交響曲
這首交響曲可說是布拉姆斯成熟,裝滿著創意和浪漫的作品。樂曲的開首的頭數個小節,使人感到深深的嘆息和內心糾結。哀怨陰暗的感覺隨著復雜的變化,漸漸地築起了張力。 繼續閱讀 讓人傾聽戴目的最後交響曲
這首交響曲可說是布拉姆斯成熟,裝滿著創意和浪漫的作品。樂曲的開首的頭數個小節,使人感到深深的嘆息和內心糾結。哀怨陰暗的感覺隨著復雜的變化,漸漸地築起了張力。 繼續閱讀 讓人傾聽戴目的最後交響曲
貝多芬的學生厲斯是第一個把拿破崙稱帝的消息告訴貝多芬的人,貝多芬聽後勃然大怒,像是無法接受真相似的,忿怒中他把這份樂譜撕掉了,拿破崙在貝多芬心中的形象亦跟樂譜一樣撕得稀碎。 繼續閱讀 獻給為自由、平等、博愛而戰的英雄:貝多芬的《降E大調第三交響曲「英雄」》
華沙淪陷的消息很快便傳到身在異國的波蘭人蕭邦耳中,聽後蕭邦傷心欲絕,後悔自己身在異地巴黎,無法和同鄉一同參與這場的戰爭。此時蕭邦正在譜寫他第一本的鋼琴用的練習曲,因著祖國淪陷,便創作了作品十中的《第十二號練習曲》,也是我們常稱的「革命」練習曲。 繼續閱讀 反抗之聲───蕭邦《第十二號鋼琴練習曲》
「在月光閃耀的瑞士琉森湖上,隨波搖盪的小舟一般。」詩人雷斯塔市對貝多芬《第十四號升c小調鋼琴奏鳴曲》的描述成為了這首出名的樂曲另一的別名,就是《月光》。雖然這不是貝多芬自己所命名的,但《月光》一詞卻成為了這首樂曲為人熟悉的俗稱。
1886年,著名小提琴和作曲家易沙意舉行婚禮,作為好友的法朗克譜成了人生第一首,也是唯一一首的小提琴奏鳴曲獻給這好友作為結婚的禮物。 繼續閱讀 理性中的浪漫- 法朗克致好友的《A大調小提琴奏鳴曲》
貝多芬的名氣和作品街知巷聞,不是古典迷的人也必定會聽過他的大名。但他成功的背後遇到的都是命運所安排的玩笑,接著讓我們一同看看這音樂偉人的一生。 繼續閱讀 永不向命運低頭的人
巴赫的《第四號布蘭登堡協奏曲》是呈獻給布蘭登堡侯爵克里斯蒂安·路德維六首協奏曲中之一。韋瓦第是出生於威尼斯中重要的小提琴和作曲家。一生之中的作品以小提琴為主,次愛為巴松管。《d小調協奏曲RV577》是韋瓦第為當年的德累斯頓樂團寫作。 繼續閱讀 略論六首巴洛克與古典小品(一)
《少年維特的煩惱》中的主角維特,在舞會上碰上了已有婚約的綠蒂,二人隨後更被彼此的經歷雙雙吸引而愛上對方。當綠蒂的未婚夫回來時, 維特選擇了離開。但又因著種種的原因,又回到綠蒂的身邊。因著維特深知自己不能和綠蒂長相廝守,最終走上了自殺的道路。 繼續閱讀 少年維特的煩惱-布拉姆斯《c小調第三鋼琴四重奏》
樂曲遲遲未成的原因,布拉姆斯曾這樣回答:「你無法理解,每當創作時,身後傳來了音樂巨人腳步聲的那種震撼是什麼滋味。」而這位巨人相信就是他所敬重的貝多芬。 繼續閱讀 在巨人面前開拓自己的路:談布拉姆斯的《c小調第一交響曲》
第一樂章先由弦樂展開,然後再由單簧管和樂團共同奏出激動人心的主題,主題句在第一樂章中經常出現。接下來旋律由兩支單簧管成為主角,每當其中一支單簧管奏出每句樂句最後的一個長音時,另一支單簧管便接續下一句的旋律,彼此呼應互補。 繼續閱讀 以音樂作為美食的回謝:談孟德爾頌的兩首協奏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