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合璧之作:《雲裳訴》

《雲裳訴》為周煜國於2002年應邀為著名古箏演奏家袁莎女士所作之一首古箏協奏曲。此作是在其早年創作的古箏曲 – – -《鄉韻》為基礎,於旋律上改編擴展而成,並加上鋼琴伴奏,賦予了作品全新的意義。此作以唐代詩人白居易的《長恨歌》為素材,曲名則取自李白《清平調》中「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一句,借「雲裳」來述訴唐玄宗與楊貴妃之間那愛情悲劇。

此作於2002年由袁莎女士於香港大會堂作世界首演。而今晚所演奏之版本則是作曲家於2010年所寫、以管弦樂團代替鋼琴協奏的一版,西洋交響樂配上陝西「碗碗腔」的韻調、並「哭腔」的運用,完美地展現了「中西合璧」四字。

此作分成三個段落。第一段描寫了唐玄宗與楊貴妃之間的愛情:樂團悲壯的齊奏倒敘般的為此作拉開序幕,古箏獨奏緊接以強而有力的刮奏回應。緩慢的節奏、清新優美的曲調有如唐歌女在漫步歌吟,細緻描寫著楊貴妃那「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姿態。而其後輕快的旋律都娓娓道出了「春寒賜浴華清池,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那歌舞昇平之景。

而第二段刻畫了安史之亂時之情景:熱烈、激動,充滿著強音及重奏的飛快曲調充分表達出「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一句中那萬軍來襲的驚心動魄。而古箏獨奏那咄咄逼人的激烈掃弦更是叫馬嵬坡前唐玄宗與楊貴妃之間那千般痛苦、並楊貴妃魂斷馬嵬坡一幕 – – -「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峨眉馬前死」活現眼前。唐玄宗想救亦救不了,心中盡是憂愁嘆息。

第三段則再現慢版,以古箏獨奏的顫音為主的樂句,默默訴説著唐玄宗心中那刻骨思念之情:楊貴妃死了,自己卻仍活著。至結尾處,古箏獨奏那按滑音渲染著滿溢的、相互交纏的悲、恨與寂寞,可説是「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一句最傳神的詮釋。此句之後,懸空的樂句立刻跳進了萬丈深淵,樂團回歸全作開首那悲壯之中,而古箏獨奏那接近於粗暴的刮奏更是首尾呼應,琴弦殘響徘徊於天地之間,永不止息。

原文刊於香港大學學生會管弦樂團2016年11月10日音樂會之場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