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西合璧之作:《雲裳訴》
一段描寫了唐玄宗與楊貴妃之間的愛情:樂團悲壯的齊奏倒敘般的為此作拉開序幕,古箏獨奏緊接以強而有力的刮奏回應。緩慢的節奏、清新優美的曲調有如唐歌女在漫步歌吟,細緻描寫著楊貴妃那「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姿態。 繼續閱讀 中西合璧之作:《雲裳訴》
一段描寫了唐玄宗與楊貴妃之間的愛情:樂團悲壯的齊奏倒敘般的為此作拉開序幕,古箏獨奏緊接以強而有力的刮奏回應。緩慢的節奏、清新優美的曲調有如唐歌女在漫步歌吟,細緻描寫著楊貴妃那「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姿態。 繼續閱讀 中西合璧之作:《雲裳訴》
相信有看過日劇《求婚大作戰》的讀者對《小小戀歌》一曲都毫不陌生吧。此曲首次在劇中響起時是第二集:當時健三正為要讓禮知道他已找到她所送的模型而奔跑著、正為要讓禮知道他手肘已黏上她所送的膠布而奔跑著、正為要讓禮知道遲鈍的他也在黑板上寫明了自己的心意而奔跑著:「大事な人がすぐ隣の席にいた。」 繼續閱讀 談信心這份功課 – – – 略論兩首我所鍾愛的日本流行曲
Op. 16 其實是葛利格所作的第一首大型樂曲,也是他的第一首管弦樂作品。於結構上它明顯參考了舒曼的鋼琴協奏曲,但旋律與和聲則有著極強的挪威民族音樂風格。 繼續閱讀 葛利格《A小調鋼琴協奏曲》
1802年,貝多芬寫下了著名的《海利根施塔特遺書》。由此可見,作曲家於創作此曲時正值他人生中最低落的時刻。 繼續閱讀 淺談貝多芬第三鋼協
樂曲以一片銅管部的低音,加上鋼片琴的裝飾揭開序幕。中段長號獨奏的華彩段暫現勝利的號聲,但音樂很快就回復原來曲風,看來勝負於此曲而言並不是那麼重要。自由,才是重點。 繼續閱讀 當代長號協奏曲:《小牛仔》
《自由探戈》可説是阿根廷作曲家阿斯托爾 · 皮亞佐拉最為人熟悉的作品。於1974年在米蘭錄音及出版的此作,在之後的四十餘年裏面,經歷了接近數不清次數的改編。 繼續閱讀 異國情調:皮亞佐拉的《自由探戈》
「阿……們!」
此後一整段賦格根本無需詳釋,因為在這一切都沉浸在那份首次出現在此作中的、真摯的喜悅裏。但我們不難發現,整段賦格中、音樂裏的激情與張力都在持續遞減。再一次,此作又開始避免情感的出現。為甚麼呢?到底還差甚麼中介、此音樂才能與 上帝和解呢? 繼續閱讀 為 上帝預備的演講辭 – – – 樂聖 · 貝多芬 – – – 《莊嚴彌撒曲》(其四)
全曲開首為單簧管獨奏,吹奏出連綿不斷、柔和又具張力的主題。於弦樂部的撥弦及簡單的敲擊樂陪襯下,獨奏雙簧管加入了,並與獨奏單簧管一唱一和繼續發展這主題。突然木管部傳來幾響跳音 (及第二小提琴部與大提琴部),主題落入中提琴手中:由爽朗清新變得深沉醇厚。 繼續閱讀 墨西哥當代樂作品:馬奎斯的《第二號舞曲》
《卡門》為法國作曲家喬治 · 比才所寫的一部歌劇,劇情改編自法國作家普羅斯佩 · 梅里美所著的同名小説,講述十九世紀初於西班牙西維爾、一位吉卜賽女郎及圍繞其身邊眾人的悲劇。 繼續閱讀 《卡門》中的《鬥牛士進行曲》
喜喜悲悲似乎經已分不清了。人生如戲、人生如夢,是悲是喜、還是悲喜交融,在此劇面前,都變輕鬆得多,反正戲完了、夢醒了,也是一笑置之。 繼續閱讀 最完美的樂曲:孟德爾遜《仲夏夜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