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芬的《第八號交響曲》以最短小精巧見稱,但卻不是現今音樂會上常見的曲目。當時貝多芬本人十分喜愛這首作曲,並將之稱為「迷你的交響曲」。
1812年剛完成《第七交響曲》不久的貝多芬,因身體健康之故,搬到郊外渡過酷暑。和很多作曲家一樣,貝多芬喜愛清幽寧靜的環境來創作。《第八交響曲》和《第六交響曲「田園」》一樣都是F大調,而且氣氛有如詩人般的靈風飄逸,也許是創作環境相近之故吧。《第八交響曲》不如《第七交響曲》般熱情激昂,但結構上亦不下於後者,用戛玉敲冰一詞來形容《第八交響曲》就最適合不過。和貝多芬其他作品比起來,《第八》的樂句簡潔而有力,沒有繁瑣浮誇的旋律,一切以單刀直入的風格所寫成。
I. 《第八交響曲》有別於貝多芬的其他作品,並未使用和弦作開首。第一主題以弦樂和木管作交替,以激昂的樂句為F大調的第一樂章揭開序幕。經過一小節的休止後,小提琴優美地奏出第二主題。發展部以第一主題作根基,進行反覆處理。再現部有著富戲劇性的高潮,再引導至結尾。末句以第一主題作結,更是《第八交響曲》畫龍點晴之處。
II. 有傳第二樂部是從當時剛發明的拍子機中取得靈感,以塑造出一個輕鬆愉快的樂章。以木管的伴奏為拍子的根基,第一小提琴幽默輕盈地奏出第一主題,再以其他樂器作重覆。小提琴所拉奏的第二主題有著強而有力的尾巴,再接著就是第一第二主題的交替,最後以第二主題作結。
III. 第三樂章以小步舞曲的速度來進行。有別於貝多芬其他的交響曲,《第八交響曲》的第三樂章甚具優雅風格,這點由第一主題中可以看到。樂章中段更有大提琴聲部以及法國號的炫技部分,是本樂章的重點部分之一。
IV. 二分二拍子的終樂章和首樂章非常相似,同樣是以節奏快的主題來刻劃出輕鬆愉快的風格。奏鳴曲式的終樂章極富幽默性,亦充滿對比。快速的第一主題和溫文爾雅的第二主題相映成趣,為《第八交響曲》錦上添花。
錄音推薦:
- Thielemann: Wiener Philharmoniker [SONY]
英文原文刊於墨爾本大學工程學會管弦樂團2016年10月15日之音樂會場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