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 —— 聽《法庭聲明》有感

隨筆 —— 聽《法庭聲明》有感

「……於基督精神高照的社會中,金錢依然比孩童的血肉更重要。」德氏如此説到,這句話也是《法庭聲明》中唯一一句被蘭大衞賦予旋律的話。[整部作品有很大篇幅其實都是由合唱團所唱具嚴格節拍時值的宣敘調式短句組成。]由此看來,説這句話是整部作品的中心思想也不為過。 繼續閱讀 隨筆 —— 聽《法庭聲明》有感

甚麼才是「真 · 本土」?略評多媒體音樂劇《我城》之世界首演

甚麼才是「真 · 本土」?略評多媒體音樂劇《我城》之世界首演

本土,近年來經常出現的一個名號,記得第一次聽見這形容詞是電視新聞主播以此形容本港某些政黨的政治取向時。自此,這詞漸漸引伸出「香港製造」的意思,例如本土意識、本土文化、本土創作等。然而其實何為本土呢?甚麼才是「香港的」呢?最近欣賞了一場由香港演藝學院舉辦的多媒體音樂會——《我城》,及後對以上問題產生了些想法,在此跟大家分享一下。 繼續閱讀 甚麼才是「真 · 本土」?略評多媒體音樂劇《我城》之世界首演

一版屬地的馬勒《第三交響曲》- – -評梵志登與港樂之演出

一版屬地的馬勒《第三交響曲》- – -評梵志登與港樂之演出

可見梵志登在捨棄個人救贖的過程、轉向描繪人文歷史的救贖。至結尾處那兩台定音鼓莊嚴且粗暴的齊奏根本就與《復活》無異,看來梵志登對救贖的理解依然是屬乎全民的、是不分義人與罪人的。雖然這與原曲或有不同,但坐於音樂廳裏、讓「強烈的愛充滿著我們的內心,照耀著我們的存在」時,便會明白這其實並沒有什麼對錯之分。正如梵志登寫到:「因為音樂本身已解釋了一切。」 繼續閱讀 一版屬地的馬勒《第三交響曲》- – -評梵志登與港樂之演出

為 上帝預備的演講辭 – – – 樂聖 · 貝多芬 – – – 《莊嚴彌撒曲》(其四)

為 上帝預備的演講辭 – – – 樂聖 · 貝多芬 – – – 《莊嚴彌撒曲》(其四)

「阿……們!」
此後一整段賦格根本無需詳釋,因為在這一切都沉浸在那份首次出現在此作中的、真摯的喜悅裏。但我們不難發現,整段賦格中、音樂裏的激情與張力都在持續遞減。再一次,此作又開始避免情感的出現。為甚麼呢?到底還差甚麼中介、此音樂才能與 上帝和解呢? 繼續閱讀 為 上帝預備的演講辭 – – – 樂聖 · 貝多芬 – – – 《莊嚴彌撒曲》(其四)

貝多芬和柴可夫斯基的「悲愴」之不同

貝多芬和柴可夫斯基的「悲愴」之不同

到底是想表達熱情總伴隨著悲傷,還是無論人生如何快樂,到最後剩下的就只有悲傷?想到《第六交響樂》是柴氐人生最後的一份作品,不禁令人想到後者。或者可能是這樣:貝多芬的「悲愴」是前者,而柴氐的則是後者。這也解釋了為何兩首作品同為「悲愴」,但呈現出來的意象卻有天壤之別。 繼續閱讀 貝多芬和柴可夫斯基的「悲愴」之不同

詳論小林研一郎指揮大阪愛樂一版《貝九》

詳論小林研一郎指揮大阪愛樂一版《貝九》

又到了除夕,自然又是聽《貝九》的時候。這次為大家帶來新生代日本指揮小林研一郎與大阪愛樂的神級演出。雖然他在國際間名氣不高,但其詮釋手法實在驚天地泣鬼神。
在此再次感謝「福特萬格勒的音樂與思想」版主提供如此罕有及高質的錄音。 繼續閱讀 詳論小林研一郎指揮大阪愛樂一版《貝九》

一版出自酒神的《貝九》~黑色之神話 (下)

一版出自酒神的《貝九》~黑色之神話 (下)

朦朧不穩的十二連音一直是福氏的指定動作,在這一版黑色之神話中亦不例外。但在音量控制方面,她卻是十二分的極端:首十七小節那從布魯克納瞬間發展成貝多芬弦樂四重奏《大賦格》般的第一主題是在福氏其他版本的《貝九》中亦是未有見過的。 繼續閱讀 一版出自酒神的《貝九》~黑色之神話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