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貝多芬第三鋼協

淺談貝多芬第三鋼協

1802年,貝多芬寫下了著名的《海利根施塔特遺書》。由此可見,作曲家於創作此曲時正值他人生中最低落的時刻。 繼續閱讀 淺談貝多芬第三鋼協

突破傳統──年輕貝多芬出人意表的《第一鋼琴奏鳴曲》

突破傳統──年輕貝多芬出人意表的《第一鋼琴奏鳴曲》

貝多芬一生除了9首偉大的交響曲作品、16首弦樂四重奏和5首鋼琴協奏曲等作品外,不得不提的當然還有被譽為「新約聖經」的32首鋼琴奏鳴曲。談到他這堆作品,鋼琴奏鳴曲第十四號「月光」、鋼琴奏鳴曲第二十三號「熱情」、「悲愴」等都是膾灸人口的曲目,而他的第一首奏鳴曲雖然‌很少被談及,卻又佔著重要地位、帶給人驚喜的一首作品。 繼續閱讀 突破傳統──年輕貝多芬出人意表的《第一鋼琴奏鳴曲》

為 上帝預備的演講辭 – – – 樂聖 · 貝多芬 – – – 《莊嚴彌撒曲》(其四)

為 上帝預備的演講辭 – – – 樂聖 · 貝多芬 – – – 《莊嚴彌撒曲》(其四)

「阿……們!」
此後一整段賦格根本無需詳釋,因為在這一切都沉浸在那份首次出現在此作中的、真摯的喜悅裏。但我們不難發現,整段賦格中、音樂裏的激情與張力都在持續遞減。再一次,此作又開始避免情感的出現。為甚麼呢?到底還差甚麼中介、此音樂才能與 上帝和解呢? 繼續閱讀 為 上帝預備的演講辭 – – – 樂聖 · 貝多芬 – – – 《莊嚴彌撒曲》(其四)

貝多芬和柴可夫斯基的「悲愴」之不同

貝多芬和柴可夫斯基的「悲愴」之不同

到底是想表達熱情總伴隨著悲傷,還是無論人生如何快樂,到最後剩下的就只有悲傷?想到《第六交響樂》是柴氐人生最後的一份作品,不禁令人想到後者。或者可能是這樣:貝多芬的「悲愴」是前者,而柴氐的則是後者。這也解釋了為何兩首作品同為「悲愴」,但呈現出來的意象卻有天壤之別。 繼續閱讀 貝多芬和柴可夫斯基的「悲愴」之不同

詳論小林研一郎指揮大阪愛樂一版《貝九》

詳論小林研一郎指揮大阪愛樂一版《貝九》

又到了除夕,自然又是聽《貝九》的時候。這次為大家帶來新生代日本指揮小林研一郎與大阪愛樂的神級演出。雖然他在國際間名氣不高,但其詮釋手法實在驚天地泣鬼神。
在此再次感謝「福特萬格勒的音樂與思想」版主提供如此罕有及高質的錄音。 繼續閱讀 詳論小林研一郎指揮大阪愛樂一版《貝九》

為    上帝預備的演講辭 – – – 樂聖 · 貝多芬 – – – 《莊嚴彌撒曲》(其二)

為 上帝預備的演講辭 – – – 樂聖 · 貝多芬 – – – 《莊嚴彌撒曲》(其二)

「我迫不及待想要聽到這首曲子,我從總譜預見她音韻之美…… 我從未聽過如此崇高的曲子…… 其實整部作品就是美的寶藏…… 沒有伯樂的知音能體會此曲之美。」
加立新王子(Prince N. B. Golitsyn) 繼續閱讀 為 上帝預備的演講辭 – – – 樂聖 · 貝多芬 – – – 《莊嚴彌撒曲》(其二)

一版出自酒神的《貝九》~黑色之神話 (下)

一版出自酒神的《貝九》~黑色之神話 (下)

朦朧不穩的十二連音一直是福氏的指定動作,在這一版黑色之神話中亦不例外。但在音量控制方面,她卻是十二分的極端:首十七小節那從布魯克納瞬間發展成貝多芬弦樂四重奏《大賦格》般的第一主題是在福氏其他版本的《貝九》中亦是未有見過的。 繼續閱讀 一版出自酒神的《貝九》~黑色之神話 (下)

一版出自酒神的《貝九》~黑色之神話(上)

一版出自酒神的《貝九》~黑色之神話(上)

1942年4月19日晚,博士於慶祝音樂會完結後,立刻連夜趕回維也納,徬彿是迫不及待要把這「生命中的污點」拋諸腦後似的。不過,當晚現場及收聽廣播的聽眾卻是深切明白到自己剛聽到的一版《貝九》是如何的非比尋常。所以自此,一個「史上最激憤的《貝九》」的説法開始流傳。 繼續閱讀 一版出自酒神的《貝九》~黑色之神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