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賦格與生命的藝術
在巴洛克音樂百花齊放的十八世紀,年邁的巴赫以一曲《賦格的藝術》攀上賦格音樂的顛峰之作。其結構嚴謹之餘又不失理性之美,成為後世許多作曲家的學習對象兼靈感來源,當中包括莫札特、海頓、貝多芬等人——貝多芬甚至將自己的一首作品名為《大賦格》,可見《賦格的藝術》影響之大。 繼續閱讀 賦格與生命的藝術
在巴洛克音樂百花齊放的十八世紀,年邁的巴赫以一曲《賦格的藝術》攀上賦格音樂的顛峰之作。其結構嚴謹之餘又不失理性之美,成為後世許多作曲家的學習對象兼靈感來源,當中包括莫札特、海頓、貝多芬等人——貝多芬甚至將自己的一首作品名為《大賦格》,可見《賦格的藝術》影響之大。 繼續閱讀 賦格與生命的藝術
英國大文豪莎士比亞憑着豐富細膩的創作天賦,筆下戲劇作品成為不朽典範。音樂、繪畫、舞蹈等藝術形式都和戲劇有著密切的關係,而歷史上有不少作曲家受到莎士比亞作品啟發而譜寫樂曲。 繼續閱讀 古典音樂中的莎士比亞
蘇聯前最高領導人史大林在《真理報》批評蕭士塔高維契的新歌劇《穆森斯克郡的馬克白夫人》,指其「低俗、粗鄙、荒唐無稽」、且批評內容不符合「蘇維埃音樂」的標準。一連串的政治風波令國內的作曲家都人人自危,害怕自己會成為下一個被點名批評的目標。 繼續閱讀 浦羅歌菲夫的《羅密歐與茱麗葉組曲》
曾經連續三年入圍諾貝爾文學獎的易卜生為了將此劇改寫成音樂劇而能在舞台上演出,便委託了當年獲頒挪威政府終生奉的葛利格為其配樂。然而葛利格曾因《皮爾金》的劇情過於幻想,且過於艱深而打算婉拒委託。 繼續閱讀 葛利格的《第一皮爾金組曲》
兩位鋼琴家反覆彈奏,諷刺學生如例行公事般苦練沉悶的音階,像一部鋼琴機器,重視技巧而忽視音樂內涵。 繼續閱讀 動物園狂想曲:聖桑《動物狂歡節》
本曲的部分靈感來自魏倫的詩篇,創作上亦深受其象徵主義影響。此闕作品充滿著德布西早期的音樂風格,例如五度的動機、各種的七和弦等,種種元素都和《牧神的午後前奏曲》十分相似。 繼續閱讀 象徵主義的朦朧之美:德布西《貝加馬斯克組曲》
《圖畫展覽會》是俄國作曲家莫傑斯特 • 穆索斯基其中一首最有名的作品。這首共有十個樂章的作品本為鋼琴組曲,於1874年完成,但直到1922年法國作曲家莫里斯 • 拉威爾將它改為管弦樂版後,才變得廣為人知。
繼續閱讀 在畫筆下的世界穿梭:《圖畫展覽會》
自1977年推出首部曲起,《星球大戰》系列便在現今流行文化佔一重要席位。《新的希望》導演佐治魯卡斯將多種元素:如太空冒險、日本武士刀等融入至電影中,成功為太空科幻電影重新定義。 繼續閱讀 願原力與你同在!談《星球大戰》之配樂及組曲
《圖書展覽會》於1874年六月完成。靈感是來自一位穆索斯基的摰友,名為哈特曼的畫作。或許要到拉威爾為穆索斯基的鋼琴組曲《圖書展覽會》配器,這首曲目才真正熱門起來。 繼續閱讀 簡述《圖畫展覽會》一作
《胡桃夾子》是柴氏編寫的一齣芭蕾舞劇,而《胡桃夾子組曲》則是在音樂會中演出的純音樂版本。《胡桃夾子》原作實為德國作家霍夫曼《胡桃夾子與老鼠王》的故事,柴氏將之加譜了芭蕾舞音樂,成為現今所廣為大眾認識的《胡桃夾子》。 繼續閱讀 談柴氏《胡桃夾子組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