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特拉汶斯基的《火鳥》

一九零八年,伊果 · 史特拉汶斯基以安徒生的童話故事作藍本,從其師林姆斯基高沙可夫的歌劇作品《金雞》(The Golden Cockerel)處汲取靈感,創作歌劇《夜鶯》。然而這闕作品只寫了一幕,便被其他委約創作的芭蕾作品打斷,直到一九一四年才繼續寫作《夜鶯》。

上文提到的委約創作,就是令史特拉汶斯基躍進國際藝壇的鉅作:《火鳥》(L’Oiseau de feu)。

時間來到一九零八年的聖彼得堡,狄基列夫看完由俄國作曲家切列齊爾品(Nikolai Tcherepnin)配樂的獨幕芭蕾舞劇《亞米特之宮》(Le Pavillon d’Armide)後,便暗自心想:「這樣的音樂一定要搬到歐洲上演」。翌年,狄基列夫成立了以獨特創新為名的俄羅斯芭蕾舞團,其前衛風格衝擊著歐洲藝壇。

同時間,史特拉汶斯基的名聲漸漸傳到狄基列夫的耳中,後者便決定起用這位初出茅廬的年輕音樂家,為兩首蕭邦作品配器。這便是兩位藝術家的首次合作,但在史氏心中,他認為自己可以有更大作為,而非只為他人配器。史特拉汶斯基告訴狄基列夫自己的意願,希望狄基列夫未來能夠委託自己創作樂曲。

一九零九年,狄基列夫打算推出一齣改編自俄國民間故事的芭蕾舞劇。此齣全新的作品將會由編舞家佛金(Michel Fokine)編創;配樂方面則由齊爾品負責。齊爾品交了一些草稿予佛金觀看,但後者並不滿意,二人更因此不和。有趣的是,後來齊爾品寫了首同樣改篇自民間故事的作品:《魔法王國》(Enchated Kingdom, Op.39),而這首作品和史特拉汶斯基所寫的《火鳥》都有不少相同之處。齊爾品離團,狄基列夫便要重新物色配樂人選。這次他的目光落在利亞道夫(Anatoly Lyadov)——一位他曾追隨過的作曲家身上。儘管利亞道夫才華橫溢,他卻對芭蕾舞劇配樂不以為然,久久未有進展,無視截稿日期。狄基列夫為此白白等了一年,之後他詢問過幾位作曲家但都被拒絕。首場演出已籌備完畢,而公眾宣傳早已開始,狄基列夫絕不可能在此關頭抽身而退。這時候,和史特拉汶斯稍有交情的齊爾品便向狄基列夫提議:「為何不起用那個叫伊果的年輕音樂家?」

聽到這個消息後,雖然史特拉汶斯基對自己的能力抱有懷疑態度,生怕未能得到花都巴黎觀眾的認同,但仍決定放手一試。當時狄基列夫只和史特拉汶斯基初步商議過合作問題,一切未有定案之時史氏卻立即停止《夜鶯》的工作,先行譜寫《火鳥》。在一九零九年十二月狄基列夫以一千個盧布,正式委託史特拉汶斯基創作配樂,但後者則說:「我已經動筆一個月了。」史特拉汶斯基只用了三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全劇的音樂,一九一零年四月完成管弦樂配器後便把樂譜寄往巴黎,並於五月連同史氏自行改編的縮編鋼琴版出版。一九一零年的原始版本分為二十二至二十四個部分(有些錄音則分為十五個。為了方便剖析,筆者在此使用二十四部分的版本),每部分皆以標題劃分。

【序幕】從前有一位王子名叫伊凡。在一個寒冷的冬天,伊凡獨自在漫天飛雪的大地上追尋鳥獸。但無意中他離開了平常打獵的路徑,走進樹林中。這裡的樹木既高大又緊密,樹冠幾乎遮蔽了整個天空,伊凡已然迷失了去向。就在樹林最陰暗的深處,他看見一道長長的石牆。【魔法花園】伊凡跨過牆,跳了進去,發現自己來到了一個花園。花園中央有棵銀色的蘋果樹,樹上結著許多金色的蘋果。這時一聲吼叫引起了伊凡的注意,他馬上躡手躡腳地躲入樹叢中,查看叫聲的由來。【火鳥現身】映在伊凡眼簾的,是一隻渾身如火的鳥。伊凡定睛一看,牠有著紅色的鳥冠、紅色的鳥喙、烈火般的羽毛,還有一雙彷佛是寶石般閃耀的眼睛。王子立刻意識到這就是傳說中的神鳥——火鳥,暗自心想能看到一隻活生生的神獸實在是三生有幸。【火鳥之舞】這隻火鳥啄起樹上的金蘋果,並開始跳舞,完全不知道自己正被人監視著。

【捕獲火鳥】伊凡決定捕獲這隻擁有神奇力量的鳥,他悄悄地走到火鳥身後,然後緊緊抱著牠的腰部。火鳥受驚,並竭力掙扎,但體力漸漸不支,身上的羽毛亦變得暗啞。【火鳥的哀求】火鳥苦苦哀求王子還牠自由,伊凡看牠可憐的模樣只好鬆手,讓火鳥離開。火鳥為了報答伊凡的仁慈,從自己身上啄下一根羽毛,交到他手中。火鳥表示若果王子有甚麼麻煩,只要揮動手中的羽毛,牠便會出現協助。說罷,火鳥便振翅高飛,留下滿天紅霞。

【十三位公主】這時,十三位美麗的少女走到花園中翩翩起舞,【公主們與金蘋果】採摘並玩弄着銀樹上的金蘋果。【伊凡出現】伊凡看到中其中一位便立刻愛上了她。少女一臉驚恐,並向伊凡解釋這花園是魔法師凱齊許城堡的一部分,他會將任何路過的男人變成石頭,女人則會留下來。【公主之舞】這十三位少女都是公主,而自己則名為莎莉芙娜。公主們必須在日出時回到城堡,【破曉】此時黎明的曙光照到大地上,而伊凡則決定解放受凱齊許監錮的人們,【進入城堡】尾隨在公主們身後跑到堡中。

【魔鐘和妖怪】一聲鐘響,伊凡甫進入城堡便被魔法師的妖怪手下包圍,【魔法師君臨】凱齊許亦現身,威脅要把王子變為石頭。【對話】二人展開對話,【公主求情】公主們亦為王子求情。伊凡用力地揮動手中的羽毛,【火鳥再現】神鳥出現在一片耀眼的火光之中。火鳥身上的羽毛在空中狂舞,宛如烈焰一樣。【火鳥之咒】【妖怪起舞】受到火鳥的法力影響,妖怪手下忽然跳起舞來,不停地旋轉、跳躍,直到牠們力竭而亡。【搖籃曲】接著火鳥面向凱齊許,對其唱出搖籃曲。【魔法師醒來】【魔法師昏睡】儘管凱齊許以咒語拼命抵抗,但仍不敵火鳥昏昏睡去。【闇黑中】火鳥領著伊凡到達城堡的深處,告訴其一個關於魔法師的秘密。城堡深處藏著一顆巨大的蛋,以用作魔法師收藏靈魂的容器。伊凡找到了巨蛋,並將之搗碎。【魔咒解除】霎時間,城堡消失得無影無蹤,變成石像的路人醒來,而十三位公主亦重獲自由。伊凡和莎莉芙娜相擁而吻,目送火鳥振翅,飛往天際。

史特拉汶斯基於一九一一、一九一九、和一九四五年三度改編原作,以下為各不同版本的分別(左欄為一九一零年原版所擁有的部分):

1911年組曲

(約24分鐘)

1919年組曲

(約25分鐘)

1945年組曲

(約30分鐘)

序幕
魔法花園
火鳥現身
火鳥之舞  ✗

(啞劇I)

捕獲火鳥
火鳥的哀求
十三位公主

(啞劇II)

公主們與金蘋果
伊凡出現

(啞劇III)

公主之舞
破曉
進入城堡
魔鐘和妖怪
魔法師君臨
對話
公主求情
火鳥再現
火鳥之咒
妖怪起舞
搖籃曲
魔法師醒來
魔法師昏睡
闇黑中
魔咒解除

除了樂章上的變更外,史特拉汶斯基亦對編制和配器作出更改。

《火鳥》首演之日鐵定於一九一零年六月二十五日在巴黎舉行,並由佛金本人擔任男主角伊凡。火鳥是卡莎梅娜(Tamara Karsavina)、而莎莉芙娜和凱齊許則分別由佛金娜(Vera Fokina)和布爾加科夫(Alexey Bulgakov)負責演出。

當晚可能是史特拉汶斯基最難忘的一晚(撇除《春之祭》那災難性的首演):德布西在音樂會完結後恭賀史特拉汶斯基,巴黎的觀眾亦以最熱烈的掌聲為史氏喝采。在欣賞完精彩的音樂和舞蹈演出以外,而且更見證了新時代的來臨。《火鳥》中突兀的旋律、大膽的和聲與芭蕾舞完美融合,為巴黎觀眾提供了獨一無二的藝術饗宴。史特拉汶斯基這個名字從此衝出巴黎,蜚聲國際;而狄基列夫的俄羅斯芭蕾舞團亦得到了穩健的財政根基。

談到《火鳥》的音樂,上文提到史特拉汶斯基有參考過師傅的作品來獲取靈感來創作《夜鶯》。事實上,《火鳥》中亦有不少樂句是參考林姆斯基高沙可夫的作品。例如《a小調俄羅斯主題小交響曲》第二樂章(【公主之舞】)、歌劇《瑪拉達》(Mlada)中代表著惡魔切諾卜(Chernobog)的半音音階(【妖怪起舞】)等。除此之外,史特拉汶斯基亦從其師的《金雞》處,借用了描繪人物的技巧:代表人類角色的都是自然音階(diatonic),相反如火鳥的非人類角色則用了半音階旋律(chromatic)。值得一提的是,《火鳥》中某些描述火鳥的樂句,都和華格納《尼貝龍根的指環》中有關火的主導動機十分相似。史特拉汶斯基亦承認,《火鳥》之所以會如此的成功,都要歸功於林姆斯基高沙可夫的寫作技巧。為了塑造出豐富的音色變化,史氏曾如此形容配器方面的陣容:「編制大得有點浪費」。雖然如此,《火鳥》中某些音響效果是當時前所未見的,例如開首弦樂的自然泛音(natural-harmonic)的滑音(glissando)等等。這方面的音響效果可謂受史加爾亞賓(Alexander Scriabin)影響至深。

儘管史特拉汶斯基運用了很多前人用到的技巧和樂句來創作《火鳥》,但細心觀賞本曲,史特拉汶斯基以自己的音樂語言重塑出一齣富東方色彩的俄國民間故事,當中所包含的和聲、節奏等皆是他一手巧妙安排。史特拉汶斯基以《火鳥》一作,向世界樂壇證明了自己的能力,並為未來兩齣芭蕾舞劇:《彼得魯斯卡》及《春之祭》打下紮實的寫作根基。

錄音推薦(原版):

Boulez: Chicago Symphony Orchestra [DG]

 

Gergiev: Kirov Orchestra [Philips]

 

 

古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