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舒伯特的《C大調弦樂五重奏》

舒伯特的室樂作品多不勝數,他一生創作了六百多首歌曲、十六首弦樂四重奏。1823年舒伯特完成了歌曲集《美麗的磨坊女》(Die schöne Müllerin, D. 795),這部作品以及後來的《冬之旅》(WinterreiseD. 911)可謂是是舒伯特歌曲作品中的壓卷之作。弦樂四重奏方面,又以別名「死亡與少女」的《第十四d小調弦樂四重奏》最為著名。《C大調第九交響曲「偉大」》更是為舒伯特九首已完成的交響曲劃上完美句號。

儘管舒伯特晚期創作了不少流芳百世的作品,但在1822他卻患上了梅毒,後來更在翌年1月被診斷染上斑疹傷寒症。在當時視為不治之症的斑疹傷寒症,大大打擊了舒伯特。加上財政問題,萬念俱灰的舒伯特,向朋友寫了一封信,當中提到自己是世上最不幸、最悽慘的一個人。可想而知當時舒伯特承受著多大的精神壓力。

C大調弦樂五重奏》創作於18289月左右,同期舒伯特正在譜寫最後三首鋼琴奏鳴曲以及《天鵝之歌》(Schwanengesang, D.957)的其中數首。配器上除了標準的四重奏配器,即兩枝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以外,本曲還額外增加了一枝大提琴,成為了五重奏。

本曲是舒伯特最後的室內樂作品,其原稿已遺失,因此未能得知確實的創作日期,只知道舒伯特是在逝世前兩個月所寫。樂曲展開出舒伯特純熟的創作手法。值得留意的是,兩個聲部的大提琴有著許多獨立旋律,而並非只是互補。因此在音響上更像交響曲,尤其在低音域方面。《C大調弦樂五重奏》在當時為非常特別的室樂作品,因此並未立刻出版,反而直到舒伯特死後的廿二年(有說是廿五年)才問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