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各位音樂讀者在瀏覽Facebook或Instagram時,或多或少都有見過「TwoSet Violin」這對組合。TwoSet Violin是由兩位來自澳洲的年青音樂家:Brett Yang和Eddy Chen所創立,他們以有趣輕鬆的手法拍攝短片,描繪古典音樂樂手的各種經歷、感受和辛酸。由於內容抵死啜核,TwoSet Violin由2014年成立至今在全球已經擁有超過廿五萬位追蹤者、七千萬次觀看次數。
世界著名音樂家包括陳銳、朗朗等亦曾經和TwoSet Violin合作,拍攝短片。
集資五萬澳元 世界巡迴演出
三月時,TwoSet Violin宣佈他們將會在Kickstarter發起世界首個眾籌古典音樂巡迴演出,目標為五萬澳元,然後到十個城市演出。有趣的是,在眾籌的過程中Brett和Eddy在悉尼化身為街頭藝人,不停演奏直至達成眾籌目標,即使要露宿街頭亦在所不惜。
筆者到悉尼訪問他們之時,正值他們達成眾籌目標之後數天。「我們要帶出一個信息——這世代的人十分在乎藝術。同時,我們亦要證明通過眾籌方式,能達到推廣藝術之目的。TwoSet Violin的使命,乃是透過輕鬆而幽默的方式,將古典音樂傳揚開去,而眾籌項目無疑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項目籌備初期,為了向大眾展現自己對這個計劃的決心,Brett和Eddy絞盡腦汁,費盡心思,最後決定破斧沉舟,進行街頭賣藝,直至目標達成,這樣人們就能被TwoSet Violin的行動精神和對音樂的熱情所感染。Eddy笑言,即使眾籌計劃失敗,他和Brett仍會帶著自己的睡袋和小提琴,繼續到世界各地進行街頭表演,為的只是將音樂傳遞至每個角落。
除了向大眾推廣古典音樂外,眾籌項目的另一目的,就是探討藝術團體的生存方式。Eddy表示,政府機構的資助是現今許多表演團體賴以生存的資源,但這些資助往往受制於一堆繁瑣的條件,變相限制了藝團的發展空間和方向。或許在不久的將來,眾籌集資將會取代官方資助,成為藝團的主要收入來源,從而令他們擁有更大的自由度。
Brett和Eddy不約而同地表示,每晚帶著睡袋露宿街頭,是一項艱鉅的挑戰。撇除體力負荷,其帶來的精神壓力亦不容小覷。「街頭露宿生活充滿變數,如幻變天氣、人身安全、財物保管等。有天晚上,我被人踢了一腳,起初我以為這是Eddy的惡作劇,但發現他正睡得酣甜。」Brett說。「眾籌首天的進度十分理想,一天之內就已籌得一萬元,這大力地鼓勵了我們。然而,到了第三天,氣勢已大不如前,令我們開始擔心整個計劃的命運。在多重壓力和萬分焦慮的心情下,感覺的確很不好受。」
被問到巡迴演出的內容,他們表示這將會是個新嘗試:演出的形式不再只局限於音樂會,古典音樂加上喜劇元素,這無疑是個狂歡派對,相信觀眾一定會投入於其中。Brett笑言,也許某天酒吧派對播放的將會是貝多芬的音樂呢。
成立
TwoSet Violin並非以短片拍攝起家,組合成立初期,他們主要改編流行曲或電影音樂,以及創作covers。
「我們有天在YouTube上看見別人以樂器演奏一些流行曲。雖然這些影片的點擊率很高,但演奏水平卻不高。我們自信能做得更好。」不久Brett和Eddy便開始製作演奏流行曲的影片,並開設Youtube頻道。不久他們發現製作音樂影片並非易事,別人的演奏技巧雖不及他們,但製作上卻比他們優秀。
TwoSet Violin的第一段影片是受風靡全球的韓國流行曲《江南Style》所啟發的。他們很欣賞PSY將韓國嘻哈音樂、舞蹈和搞笑的元素結合起來這種方法,便決定仿傚他以小提琴製作類似的影片。二人拍攝自己在公共場所一邊演奏、一邊跳舞,然後再把影片上載至YouTube。無奈效果與PSY的《江南Style》截然不同,反應不似預期,而且他們認為影片的內容太趣怪和尷尬,故把影片在網上刪除。
堀起
2014年末,二人開始製作搞笑影片,觀眾的反應亦不俗。他們亦認為這樣的發展方向會比較符合他們的風格,同時可以向普羅大眾分享樂手的各種經歷和辛酸,TwoSet Violin就是如此誕生。
到底TwoSet Violin是如何創作出那些抵死搞笑的短片?創作靈感是從哪來?「其實大多的靈感都是來自我們樂手的日常生活,與別人的對話、綵排時發生的事等等。每次都要趁忘記前要寫下,最重要的是要接納不同的提議,務求達到最理想的效果。」
數年來亦有不少難忘的經歷:悉尼和墨爾本的首次登台演出、與郎朗合作拍攝影片等。不過其中最令兩人印象深刻的就要數和小提琴家珍妮 · 楊森(Janine Jansen)的見面。「2015年3月她與悉尼交響樂團一起演出,當時我倆亦是演出的一份子。我們決定要把握機會,邀請她一同拍攝影片。我們給她看自己的影片。楊森認為我們的作品十分有趣,更主動反問我們有沒有興趣一起拍攝。」
自TwoSet Violin成立以來,每天都充滿挑戰。「首三年,我們的YouTube頻道沒有收入,只能靠全職工作維持生計。每天綵排六小時後,還要花上數小時製作影片。若沒有信心、不相信會成功,那我們一定不能捱下去。去年十月的演出亦極具挑戰性,我倆沒有統籌的經驗,必需從零開始做起。不過那是一個很好的學習經驗。近期的Kickstarter項目亦然,整個過程充滿太多變數:天氣、物流、計劃、影片等,我們必需確保每樣東西都是十全十美。我們亦沒有先例參考,任何事情都能使我和Eddy慌張一番。」Brett說道。
走過三年,成為了全球廣為人知的音樂家組合,背後犧牲的是甚麼?「在別人眼中,我們一定是付出了很多,但談不上是犧牲。這些都是我們喜歡做的事,我們樂在其中。而且我們有的是熱誠,從不計較也不去想自己那些所謂的『犧牲』。不過若果我們當初沒有成立TwoSet Violin,相信現在我們一定也會在樂團裡工作、練習和教音樂。但無論如何我們都不會做一些自己沒有興趣和熱誠的事,反而會嘗試不同的事物尋找興趣。」
Brett & Eddy
兩位音樂家相遇的故事,要追溯至十一年前。「當時我和Brett都就讀同一所高中,而且每逢星期五我們都會上補習班,閒談中得知原來對方都會拉小提琴。」戲劇性的是,Brett和Eddy翌日於昆士蘭青年交響樂團試鏡中再次碰面。當時只有十三、四歲的他們,身邊都是十七歲以上的樂團成員。因此二人在試鏡中碰面時頓時有如患難知己般,難掩興奮感情。他們認為連續兩天碰面十分巧合,繼而成為朋友,一直至今。
被問到自己喜歡的作曲家,Eddy表示德布西是自己的心頭好。「他的作品富有色彩的音調,同時我喜歡挑戰作品中的和弦。」除了德布西之外,兩者都喜歡久石讓。「他的作品雖簡單,但旋律動聽,令人感到非常放鬆。我亦頗喜歡漢斯季默的作品。說到古典的代表,我想我比較喜歡貝多芬、布拉姆斯和馬勒等等的德奧作曲家,他們的作品往往隱藏著很多意思。」Brett說。但兩者都不約而同地表示,個人的音樂品味、從當中領悟的都會隨著自身的人生經歷而改變。
Brett和Eddy都各自有喜歡的演奏家。Brett說:「我頗為喜歡卡華高斯(Leonidas Kavakos)的。他對每首歌都有一套自己的詮譯,我每次聽他的錄音都會發現到新事物。我特別喜歡他《帕格尼尼廿四隨想曲》那張專輯。」Eddy自己則喜歡珍妮和希拉莉.漢恩(Hilary Hahn),他特別提到奇恩.素坦尼(Kian Soltani)是自己最喜歡的大提琴家。
除了音樂以外,兩人都喜歡嘗試新鮮的事物。「我們兩人都愛挑戰性的東西;但同時亦愛無所事事的生活,偶爾從壓力中放鬆一下。」
古典音樂前瞻
對於人們常說「古典音樂已死」,他們表示,其實很難界定甚麼是古典音樂:「文藝復興時期的音樂算是古典嗎?現在人們認為古典音樂乃是歷史,但昔日古典音樂卻是 『流行金曲』。古典音樂這名字令人有種先入為主的感覺,認為這種音樂很老。但可以肯定的是,古典音樂必定有其獨特之處才能流傳這麼久。古典音樂並不會逝去,只是人們對於古典音樂的觀感有所改變。TwoSet Violin會盡所能令古典音樂得以流傳後世,但我們控制不到的事並不由我們去擔心。現今、甚至未來古典音樂的發展必定有所轉變,但轉變為何物,是好是壞則不得而知。或許我們不應對它未來的發展有既定的想像,反而應該迎接其未來的革新。古典音樂正在適應現時社會,但我們不認為昔日的作曲家會特意令其作品流傳後世,他們純粹是想透過音樂帶出心中的意念。」
到訪香港?
原來Brett和Eddy兩人皆未曾到訪香港。那麼對香港的印象又是如何呢?「美食天堂、繁忙都市、摩天大廈…和其他亞洲地區一樣到處都是低頭族吧?而且香港的夜景亦很迷人呢。」Brett和Eddy又補充,希望到訪香港時可以飽嘗地道美食,當中小籠包和炒飯則是Eddy的至愛。
後記
訪問完結時,Eddy表示很高興可以看到Kickstarter計劃的成功,並希望在未來到訪更多的地方,向不同的人推廣音樂。最後,TwoSet Violin勉勵大家:「生命只有一次,珍惜現有的一切。練習,練習,不停練習。若今日不下苦功,未來的路將變得更難行。遇到想做的事,不要怕,只管做。失敗是成功的過程,付出努力的同時,珍視過程並從中學習。」
TwoSet Violin官方網站:https://www.twosetviolin.com/
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user/twosetviolin
編採:古斯
校對:Kit Kan, Rain Hui, Jonathan Wong
對「TwoSet Violin:以風趣幽默手法向大眾推廣古典音樂」的一則回應
迴響已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