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赫的《A大調柔音雙簧管協奏曲》
柔音雙簧管是雙簧管家族的一員,然而其體型比普通雙簧管較大,音色亦較為溫醇。源起於文藝復興晚期,但在十八世紀末卻逐漸消失,直至一個世紀後史特勞斯的《家庭交響曲》和拉威爾的《波萊羅舞曲》等才再次出現。 繼續閱讀 巴赫的《A大調柔音雙簧管協奏曲》
柔音雙簧管是雙簧管家族的一員,然而其體型比普通雙簧管較大,音色亦較為溫醇。源起於文藝復興晚期,但在十八世紀末卻逐漸消失,直至一個世紀後史特勞斯的《家庭交響曲》和拉威爾的《波萊羅舞曲》等才再次出現。 繼續閱讀 巴赫的《A大調柔音雙簧管協奏曲》
阿魯秋年在年輕時獲得著名亞美尼亞作曲家亞南 · 哈察都良的青睞,一直與蘇維埃政府維持合作關係,並持續創作具有亞美尼亞民族風格的音樂。 繼續閱讀 以小號奏出亞美尼亞色彩:阿魯秋年《降A大調小號協奏曲》
第一樂章先由弦樂展開,然後再由單簧管和樂團共同奏出激動人心的主題,主題句在第一樂章中經常出現。接下來旋律由兩支單簧管成為主角,每當其中一支單簧管奏出每句樂句最後的一個長音時,另一支單簧管便接續下一句的旋律,彼此呼應互補。 繼續閱讀 以音樂作為美食的回謝:談孟德爾頌的兩首協奏小品
當時一種新的單簧管問世,它可以發出比一般單簧管更低沉的聲音,但音色和一般單簧管無異,而且闊達三個八度。莫札特當時則為這種新單簧管寫了本協奏曲的雛形。 繼續閱讀 莫札特的天鵝之歌:《A大調單簧管協奏曲》
樂曲以一片銅管部的低音,加上鋼片琴的裝飾揭開序幕。中段長號獨奏的華彩段暫現勝利的號聲,但音樂很快就回復原來曲風,看來勝負於此曲而言並不是那麼重要。自由,才是重點。 繼續閱讀 當代長號協奏曲:《小牛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