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完結的童話──新天鵝堡:風格、結構

永不完結的童話──新天鵝堡:風格、結構

新天鵝堡的外型是根據華格納歌劇《羅恩格林》第二幕裡出現的城堡為原型建造,而她的上庭園正是根據《羅恩格林》第二幕裡羅恩格林和艾爾莎結婚時的城堡而設計的。路德維希二世本身是《羅恩格林》的狂熱粉絲,不時會在高天鵝堡的房間裡獨自扮演「天鵝騎士」羅恩格林。以最喜愛的歌劇裡的場景來設計自己的私人行宮,大概只有他這位一國之君才能辦到。

繼續閱讀 永不完結的童話──新天鵝堡:風格、結構

甚麼才是「真 · 本土」?略評多媒體音樂劇《我城》之世界首演

甚麼才是「真 · 本土」?略評多媒體音樂劇《我城》之世界首演

本土,近年來經常出現的一個名號,記得第一次聽見這形容詞是電視新聞主播以此形容本港某些政黨的政治取向時。自此,這詞漸漸引伸出「香港製造」的意思,例如本土意識、本土文化、本土創作等。然而其實何為本土呢?甚麼才是「香港的」呢?最近欣賞了一場由香港演藝學院舉辦的多媒體音樂會——《我城》,及後對以上問題產生了些想法,在此跟大家分享一下。 繼續閱讀 甚麼才是「真 · 本土」?略評多媒體音樂劇《我城》之世界首演

談信心這份功課 – – – 略論兩首我所鍾愛的日本流行曲

談信心這份功課 – – – 略論兩首我所鍾愛的日本流行曲

相信有看過日劇《求婚大作戰》的讀者對《小小戀歌》一曲都毫不陌生吧。此曲首次在劇中響起時是第二集:當時健三正為要讓禮知道他已找到她所送的模型而奔跑著、正為要讓禮知道他手肘已黏上她所送的膠布而奔跑著、正為要讓禮知道遲鈍的他也在黑板上寫明了自己的心意而奔跑著:「大事な人がすぐ隣の席にいた。」 繼續閱讀 談信心這份功課 – – – 略論兩首我所鍾愛的日本流行曲

貝多芬和柴可夫斯基的「悲愴」之不同

貝多芬和柴可夫斯基的「悲愴」之不同

到底是想表達熱情總伴隨著悲傷,還是無論人生如何快樂,到最後剩下的就只有悲傷?想到《第六交響樂》是柴氐人生最後的一份作品,不禁令人想到後者。或者可能是這樣:貝多芬的「悲愴」是前者,而柴氐的則是後者。這也解釋了為何兩首作品同為「悲愴」,但呈現出來的意象卻有天壤之別。 繼續閱讀 貝多芬和柴可夫斯基的「悲愴」之不同

永不完結的童話──新天鵝堡:簡介、歷史

永不完結的童話──新天鵝堡:簡介、歷史

說到城堡,很多人都會在一瞬間想到那種古舊又帶點恐怖,以咖啡色為主的中世紀古堡。但有一座城堡,它聞名世界、設計獨特、在歐洲眾多城堡中鶴立雞群,但它的設計跟其他城堡有著天壤之别。當初建成時,它因為其獨特風格而不太受歡迎;但今天,它是德國最受歡迎的旅遊景點之一,就算未曾看過它的樣貌,很多人也一定有看過以它為原型而設計的城堡們。它就是位處德國東南部,接壤德國與奧地利邊界,眾多少年少女心中的夢幻城堡象徵──新天鵝堡(Schloss Neuschwanstein)。 繼續閱讀 永不完結的童話──新天鵝堡:簡介、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