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法國:法式傳承

好法國:法式傳承

今晚的音樂會將帶領觀眾踏上尋找法國音樂的旅程。第一站先由拉威爾《庫普蘭之墓組曲》的「小步舞曲」為大家拉開古典音樂的序幕,在輕柔的樂風中,與拉威爾一同悼念其亡友讓.德雷福斯,當中沒有天堂,也沒有地獄,就像其人一樣,輕輕的來,輕輕的走,充分展現其對法國文化與藝術的崇敬。第二站會帶領大家追溯法國音樂創作的靈感。包括四首由德布西、佛瑞、迪帕克和蕭頌取材自「巴拿詩派」詩作的小品,強調「為藝術而藝術」的理性態度;以及一首由武滿徹取材自日本詩人瀧口修造的小品。探索過靈感來源後,將向大家展示法國音樂如何承傳印象主義。音樂會將為各位觀眾帶來德布西、梅湘、武滿徹及陳其鋼的作品,呈現時而朦朧、時而繽紛的美好意境。來到旅程最後一站,會向大家介紹經典法國音樂作品,並以德布西及佛瑞的創作為代表,重現當中的細膩情感、輕聲呼求及民族情懷,而最後音樂家窮盡一生,安息於自由世界之中。 繼續閱讀 好法國:法式傳承

好法國:詩人夢境

好法國:詩人夢境

法國印象樂派作曲家甚受十九世紀巴納詩派詩人李爾影響,豐富的創作靈感與美麗的詩歌意象凝聚成動人樂章,包括德布西、佛瑞、杜巴克及蕭頌的美妙作品。當中以法國印象樂派創始先驅德布西的作品最具代表性,不僅編織了一個個朦朧美夢,更展示從帆船緩行到暴風肆虐的激烈轉變,甚至將五味雜陳的民族感情譜寫成優雅的法國音樂傳統風格。除了德布西之外,還少不了拉威爾對圓舞曲的頌讚,他經歷崎嶇蜿蜒的創作過程,描繪出富麗堂皇的皇家大廳下,翩翩起舞的華爾滋舞者。法國印象樂派代表作曲家並非只是法國人,更有捷克的楊納傑克,在虛幻濃霧中對人生進行真情剖白。讓這些偉大的作曲家,帶領我們發掘法國印象主義音樂的朦朧美。 繼續閱讀 好法國:詩人夢境

「無法演奏」的協奏曲—柴可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無法演奏」的協奏曲—柴可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

《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最後於一八七八年四月完成。當時柯提克卻認為自己無能力演奏,柴可夫斯基轉而將本曲獻給俄國著名小提琴家奧爾,但換來的評價跟幾年前的 《b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 一樣,形容本曲的難度為 「無法演奏」。 繼續閱讀 「無法演奏」的協奏曲—柴可夫斯基《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