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白遼士到拉赫曼尼諾夫

從白遼士到拉赫曼尼諾夫

《羅恩格林》的腳本是由華格納本人編寫。縱使當中有些元素是取材自歷史,但其性質應歸類為童話歌劇。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鋼琴協奏曲》可說是作曲家本人最著名且最受歡迎的作品。當時三十五歲的柴可夫斯基憑此曲揚威國際,樂曲美國首演後大獲好評,歐洲各國亦爭相演出此曲。早在一八三四年,白遼士曾打算以一齣《貝維努托 · 切里尼》進軍巴黎歌劇院。《第二鋼琴協奏曲》便是拉赫曼尼諾夫浴火重生後的首部作曲,他把此曲獻給達爾醫生以示感謝。 繼續閱讀 從白遼士到拉赫曼尼諾夫

三首舞曲,一生精髓:拉赫曼尼諾夫《交響舞曲》

三首舞曲,一生精髓:拉赫曼尼諾夫《交響舞曲》

正如拉赫曼尼諾夫在《交響舞曲》最後所寫的一段註腳:「我感謝你,上帝。」無論一生中有何悲喜,請必緊記,那只是當下的事,一切都會好起來的;縱使不安和悲傷會一直陪伴著我們,但在盡頭回望時,那些努力的痕跡都將化為閃爍星光。因為人生最美的不是結果,而是過程。 繼續閱讀 三首舞曲,一生精髓:拉赫曼尼諾夫《交響舞曲》

從悲到喜的轉化:拉赫曼尼諾夫《第二交響曲》

從悲到喜的轉化:拉赫曼尼諾夫《第二交響曲》

《e小調第二交響曲》,作品二十七,為俄羅斯作曲家謝爾蓋·拉赫曼尼諾夫的作品,寫於一九零六至零七年。其首演於一九零八年在聖彼得堡舉行,由作曲家本人指揮。它與《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一樣,為拉赫曼尼諾夫最為人所知的作品之一。

繼續閱讀 從悲到喜的轉化:拉赫曼尼諾夫《第二交響曲》

魔術師的二十四枝畫筆:拉赫曼尼諾夫《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

魔術師的二十四枝畫筆:拉赫曼尼諾夫《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

音樂轉入如歌的行板,首先由鋼琴歌唱全新的旋律,是拉赫曼尼諾夫將原本主題的音程顛倒,再配以新的節奏來編寫。它深深印有「俄氏浪漫」的烙印,扣人心弦的音樂包含著浪漫激情的靈魂。當弦樂重復演奏這段旋律,隨即令樂曲昇華至另一境界,給予一種振奮人心的力量。 繼續閱讀 魔術師的二十四枝畫筆:拉赫曼尼諾夫《帕格尼尼主題狂想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