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白遼士到拉赫曼尼諾夫
《羅恩格林》的腳本是由華格納本人編寫。縱使當中有些元素是取材自歷史,但其性質應歸類為童話歌劇。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鋼琴協奏曲》可說是作曲家本人最著名且最受歡迎的作品。當時三十五歲的柴可夫斯基憑此曲揚威國際,樂曲美國首演後大獲好評,歐洲各國亦爭相演出此曲。早在一八三四年,白遼士曾打算以一齣《貝維努托 · 切里尼》進軍巴黎歌劇院。《第二鋼琴協奏曲》便是拉赫曼尼諾夫浴火重生後的首部作曲,他把此曲獻給達爾醫生以示感謝。 繼續閱讀 從白遼士到拉赫曼尼諾夫
《羅恩格林》的腳本是由華格納本人編寫。縱使當中有些元素是取材自歷史,但其性質應歸類為童話歌劇。柴可夫斯基的《第一鋼琴協奏曲》可說是作曲家本人最著名且最受歡迎的作品。當時三十五歲的柴可夫斯基憑此曲揚威國際,樂曲美國首演後大獲好評,歐洲各國亦爭相演出此曲。早在一八三四年,白遼士曾打算以一齣《貝維努托 · 切里尼》進軍巴黎歌劇院。《第二鋼琴協奏曲》便是拉赫曼尼諾夫浴火重生後的首部作曲,他把此曲獻給達爾醫生以示感謝。 繼續閱讀 從白遼士到拉赫曼尼諾夫
促使白遼士譜寫《幻想交響曲》的史密遜當時亦有參與演出,而角色正正就是茱麗葉。換句話說若果當初沒有這位愛爾蘭演員,我們今天也許不會欣賞到《幻想交響曲》以及《羅密歐與茱麗葉》這兩首堪稱白遼士代表性的作品。 繼續閱讀 白遼士與史密遜、羅密歐與茱麗葉
宗教、上帝,可能並非白遼士在此作的重點,但以下這點是肯定的:信仰,是追求於地上得見天上之美,而不是追求能到天上去;信,哪裏都是天堂。 繼續閱讀 論白遼士的《安魂曲》(下)
白遼士對如此龐大的編制仍未滿意,他在樂譜上標注:「如空間許可,合唱人數可以兩倍,甚或是三倍。而樂團人數則按比例調整。但合唱人數如達700或800人,則只應留待神怒之日及號角響徹四方部分才使用,其餘樂章合唱的人數上限是400人。」 繼續閱讀 論白遼士的《安魂曲》(上)
愛情,就是白遼士所吸食的鴉片。
既然鴉片可以令一個人墮落,摧毀一個人的心智,那愛情可以嗎? 繼續閱讀 天馬行空之鉅作:白遼士的《幻想交響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