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姆斯一生寫了四首交響曲,其中的第一首更是用了長達近二十年 時間才完成,反映其執著和完美主義的性格。他從來不把草稿展示於人前,在作品完成後,更把所有草稿完全燒毀,只把最無瑕無疵的作品呈獻於世人。而對於最後一首的交響曲作品,布拉姆斯為了保持神秘感已選擇了封口,不論是誰人的咨詢,也得不到詳細的回應。連布拉姆斯所深愛的人克拉拉也不能從他身上得知任何消息。可見布拉姆斯對於作品保密的工作是何等的重視。正當人們滿懷期待他的作品,樂曲終於在一八八五年十月二十五日於麥寧根(Meiningen)宮廷中演出,並且由布拉姆斯親自指揮。不負眾望,樂曲演出非常成功,首三樂章更一度被麥寧根公爵要求重演。樂曲期後更在多個地方演出,也最得相當大的迴響。在經歷創作前三首樂曲的歷練下, 布拉姆斯的所完成《e小調第四交響曲》可說是他的頂峰之作。直到今天,這首《e小調第四交響曲》也是音樂會中常見且受歡迎的音樂之一。
這首交響曲可說是布拉姆斯成熟,裝滿著創意和浪漫的作品。樂曲的開首的頭數個小節,使人感到深深的嘆息和內心糾結。哀怨陰暗的感覺隨著復雜的變化,漸漸地築起了張力。第二樂章雖然以E大調寫成,但卻感傷的氣氛卻沒有完全被光明和希望所壓過,給尾樂曲在寧靜的樂聲中漸漸地飛逝。第三樂章在奏出第一主題後,便在這基礎下產生變化,且在新元素的加入下,音樂高昂前進,充滿了動感。終章憂鬱離別感再現,樂曲的結構返回到巴洛克時期,第一主題更在不同的變化下,一共出現了三十多次。情感的轉變和對比也引人入勝,音樂最後在氣勢激昂中結束。
原文刊於雜誌《音樂說故事 季刊》七月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