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社區藝術家管弦樂團:把古典音樂帶到大街小巷

香港,一個可謂是公認的文化沙漠。日復一日,繁華的街道上,似乎除了匆匆忙忙的行人外,根本就沒有甚麼人事物,看來「在街角遇見」藝術——還要是正統音樂——這般韓劇劇情在這都市上演的機會真是頗為渺茫。不過,原來近年來有著不少有心人積極地把正統音樂帶進人群當中呢,指揮李易聰便是其中一人。

李易聰,於二零一三年成立了香港社區藝術家管弦樂團,為首隊主打於街頭演奏古典音樂的非牟利管弦樂團。起初樂團成員多為有熱誠、有責任感的大專生,後來有越來越多中、小學生加入。

_DSC9014

樂團成立原因

雖然當初組織樂團並非如此冠冕堂皇——就如他直言道:「(那時)想當指揮,但沒有指揮老師,又沒有學過,所以很難有機會指(揮)。而從小拉琴認識了不少朋友,於是便召集他們一起組織樂團。」——但後來他亦清楚明白「要朋友來演奏陪自己練習指揮太自私,於是想到把焦點放在社區,把古典音樂帶進社區,接一些社區中的表現工作或當義工等。一方面推廣古典音樂,另一方面用古典音樂服務社會。」

Very DVRC


定位社區?

當被問到為何會將樂團名稱定位於「社區 (Community)」時,李解釋這是因為在香港教育學院修讀創意藝術及文化時,教授曾提到現在十分流行藝術走進社區。而這些專門做一般人也可以欣賞,接觸甚至參與到的藝術的人則稱為 Community-based artist。於是他便取了 Community-based artist 中 Community 一字,開宗名義指出這就是一個會走進社區的樂團。

_DSC5482
一如前文所述,香港社區藝術家管弦樂團是主打街頭演奏古典音樂的。雖然現在愈來愈多本地藝團會在街頭演出,但李指出「我們的演出更是非隸屬任可大形機構或康文處的自發性演出,很少樂團會做這類型的演出。」

的確,雖然本地的一些業餘樂團間中會有這樣的演出,但香港社區藝術家管弦樂團更是將焦點放在這類型的表演上。

13235391_1332514100108544_8034944023839598143_o
而除了以街頭演出這方式來走進社區,近日他們亦開始到音樂中心以及學校等地作演出甚或是研討會,有時又會陪學生們練習,有時更會一起演出,在過程中能達至推廣古典音樂之效。李表示要做到這些演出,需要較多時間去鋪排和建立人際網絡,所以樂團起初較少這類演出。「近一年認識了一些人,所以開始有較多這類演出,例如早前就到了青山醫院和老人院進行義工服務。」

另外,樂團每年都會有一個在音樂廳舉行的正規音樂會,李表示:「這對於各成員來説也是一個藝術追求上的鍛鍊,同時這亦是籌集經費的演出。」這是因為樂團大多街頭演出和義工服務皆沒有收費,有時甚至要自費演出。

好處與難處

如此獨特的定位與表演形式,定會為樂團帶來若干難處,當中最大的無疑是經濟負擔。運輸大型樂器的費用其實十分昂貴,「不希望因財政問題而不讓大型樂器樂手參與演出,降低表演的水準」。然而樂團堅持作街頭演奏時不會放盒子出來收費,因為他們演奏純粹為表演,而非賺錢,「而且古典音樂在人們眼中是一種較為高深的藝術,故不希望表演令這門藝術顯得低俗」李答道。

_DSC8953

不過,有苦亦有甜,李表示演出中發現香港人其實也是有興趣聽古典音樂的,甚至會有人上前詢問樂曲的名稱。「過程中能夠推廣古典音樂,雖然即時效果不顯著,但相信透過這模式定能漸漸令更多人欣賞古典音樂。另外,(於街頭表演)亦能增加演出機會,有 PR 公司邀請我們作一些本土藝術活動的表演。」李補充。

勇敢並積極挑戰現代樂

筆者知道樂團過去曾多次演出本地作曲家筆下的現代樂,十分好奇為何他們會選擇如此不討好票房曲目呢?「我們都很喜歡新派音樂,但一般市民大多都不認識這類的曲目,而我們的練習時間亦有限,演奏知名作曲家的作品的話水準一定不及專業樂團。加上作為『社區樂團』,既然有本土作品,為何不嘗試呢?一般人對新派音樂沒有興趣只是源於對這類音樂的不理解,只要在包裝上加入有關樂曲內容的元素,令觀眾認識這類作品,他們便不會覺得沉悶。」李頗胸有成竹的説到。「當然,」他補充:「我們會篩選作品,考慮是否適合在該場合演出。」

DSC_8614
至於到現在為止,哪是演奏過的、最難忘的樂曲?李認為有二:「流行曲 Medley (組曲), 因為是自己一手一腳編曲的,所以十分難忘。而藝術追求上較難忘的肯定是今年週年音樂會上演奏的布拉姆斯《第一號交響曲》。」

難忘之事

當被問到成立以來有沒有遇過什麼難忘的事時,李緩緩説道:「應該是當初一起創立樂團的朋友離開樂團這事吧。記得第一次團練時有三十人,半年間因拆夥等各種原因變成三人。但(我)又不是特別不開心,因為有這些經歷和教訓才會進步。」

DSC_8431
「還有上年的週年音樂會,音樂會在十月舉行,但我們八月尾才開始綵排,(開始彩排時)樂手亦不齊人,但最後音樂會也順利完成了。」他又補充。

樂團未來的計劃

最後,對於樂團未來的計畫,李表示:「首先當然是舉行多些音樂會,希望能慢慢做到每月有一場街頭音樂會。另外,亦希望能與更多本地指揮與作曲家—— 特別是學生作曲家——合作。這樣指揮間能互相學習,而樂手亦有學習演奏現代樂的機會。最後,更希望能到外國表演,不論是街頭還是學校,我們都可以把本土文化傳出去,又可接收外來文化。」

_DSC9119

編採:路德

校對:Kit Kan

相片提供:香港社區藝術家管弦樂團

香港社區藝術家管弦樂團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HKCPO/

香港社區藝術家管弦樂團網站:http://hkcpo2013.wixsite.com/hkcpo

加入香港社區藝術家管弦樂團:http://hkcpo2013.wixsite.com/hkcpo/get_invol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