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第四號布蘭登堡協奏曲》
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的《第四號布蘭登堡協奏曲》是呈獻給布蘭登堡侯爵克里斯蒂安·路德維(Christian Ludwig Markgraf Von Brandenburg)六首協奏曲中之一。但作曲的原意並不是為侯爵而作,只是巴赫受到侯爵的欣賞後,把現有的作品作出了改動後而獻上的。當中第四號的最大特色是所有的樂器都參與了三個樂章。
第一樂章以輕快的音樂展開,長笛和小提琴奏出主要的旋律。兩支長笛經常合奏著相同的樂句,和小提琴形成對答的較果。整個樂章把聽眾帶到明朗愉快的氣氛中。第二樂章樂曲轉入陰暗的e小調。音樂先由樂團把旋律帶出,然後獨奏的樂器重複著相同的動機,構成緊密的對話。終章充滿了速度感,長笛和小提琴都得著表演的機會,對位法的應用和音樂的節奏更令樂章添加趣味。
韋瓦第《d小調協奏曲RV577》
韋瓦第(Antonio Lucio Vivaldi)是出生於威尼斯中重要的小提琴和作曲家。一生之中的作品以小提琴為主,次愛為巴松管。這次演出的《d小調協奏曲RV577》是韋瓦第為當年的德累斯頓樂團寫作。旋律主要由兩支小提琴,直笛和雙簧管演繹。但現今很多樂團都把直笛改為了用長笛演出。
樂章由樂團強而有力地開啟,雙簧管先帶出主要的動機,長笛跟隨在後,最後由小提琴接續餘下的旋律。中段雙簧管和小提琴的對答熱情洋溢,把聽眾領入這份激情中。第二樂章速度放緩,雙簧管在巴松管的拱托下奏出淡淡哀傷,樂章在安靜平穩中結束。總章激昂的開頭和上章形成強烈的對比。當中小提琴多次成為獨奏,帶領樂團奏出激動人心的音樂。
原文刊於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室樂團2017年3月4日之音樂會場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