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焦點被搶的《齊格飛》- – – 點評港樂《指環》四步曲之三

前言:
港樂的《尼伯龍根指環》「香港首演」不知不覺間已來到第三年,小弟並非華格納鐵粉,但卻偏愛其《萊茵的黃金》,故此在前年踏上了這場《指環》之旅。還記得兩年前那四部曲之首讓小弟拍案叫絕,可惜上年的兩場《女武神》小弟都有要事在身,未能出席。到了今年,竟獲邀到貴賓廂座欣賞《齊格飛》,實在是小確幸。

* 本篇樂評主要點評當晚演出之表現,若想瞭解更多樂曲當中的哲思,請看古斯的《剖釋指環》系列。

一如標題所言,這是一場焦點被搶的《齊格飛》。當中主因無疑是當晚飾演米密的卡捷洛西實在是唱得太好了。自幕開起,他已展示出其極致精細的聲音控制技巧。就像那些呼喊,他選擇捨棄音高以換取語氣,加上那些故作溫柔時的半假音,可說是徹底演活了這個角色(還有身體動作!)。如此豐富多變的音色,真教人想一聽他所唱的舒伯特《魔王》。此外,他聲音的穿透力亦是整晚眾位聲樂家中最強的,他能輕易地與樂團那描繪煉劍的喧鬧音樂抗衡。

相反,飾演米密兄長阿爾貝里的范默克倫則太乖乖了,不肯捨棄音高以換取語氣,同時聲音不夠憤怒。真掛念薛洪的精彩演出啊!

而另一個此劇的主要人物 – – – 飾演胡坦/浪人的葛納,其聲線較《萊茵的黃金》一場寬闊深邃得多。雖然聽聞前兩年眾人對他那德國歌曲般的唱法並不討好,但小弟卻不是這麼看。若論應如何表達胡坦(注意,並非浪人)的權柄,吾認為德國歌曲那扎實、強調斷句的唱法較傳統義大利歌劇男低音那寬闊造作的唱法要好得多。當然,飾演浪人時又是另一個說法了。而他浪人的這一面的演得非常不錯,有著滄桑歷練的聲音,穿透力亦非常高。其智者般的聲音叫人遙想到莫札特魔笛裏的薩拉斯妥呢:有著絕對把握的氣勢,只靠聲音就能暗示出自己的真正身份。稍有不足之處是於第二幕,當他露出身份後,「世事皆有定數」一句起,可將聲線的位置擺得前一點,因他在這段所唱的並不是智者慧語,而是主神權柄。(第三幕被艾爾特揭穿身份後亦然。)

說到胡坦,亦要一提大地女神艾爾特。飾演此角的坎寶表現可以說是中規中矩,聲線夠厚實,但震音略嫌太多。相反,飾演林中鳥的法克絲即有著非常清澈輕盈的聲音,並且其 Articulation 做得非常輕巧精準,就像一隻鳥兒在哼歌似的。而飾演巨龍/巨人法夫納的史特曼可能年紀大了,唱得有點吃力呢,不過他的低音依然非常 project 噢!

接著來說說男女主角,飾演齊格飛的奧尼爾以主角來說實在是頗為失色。首先其聲線的穿透力嚴重不足,每當樂團在背景爆發起來的時候,即使小弟側耳傾聽,亦難以聽到他的聲音。其次,他的聲線實在太成熟了,而且把位置擺得太後,一點都不似一個天真無邪又不怕死的大男孩。處理齊格飛這般角色時,應該以清澈有力的聲線去唱。另外,縱貫整場演出,他實在有欠情感。如第一幕當他看見自己的臉和描述大自然的時候,依舊板起臉,聲音自然很難甜蜜;又如當他問到母親名字一段,則不夠爆炸力;以宣告要向世界出發這本應滿有希望的一段,則過於憤怒。可說他整晚在水準之上的時刻應該只有第一幕結束時的那個高音了。

而飾演女主角布倫曉特的梅爾頓則交出了水準之作:剛醒來的時候帶著莊嚴沉厚的音色,自「我過去一直是……」一句起聲音開始變得輕柔,頗能表達出角色由女武神被眨為凡人女子的心路歷程,不錯不錯。

最後來略評一下當晚樂團的表現:其對各種 Motif 的處理非常不錯,如米密以三條問題挑戰浪人一段,樂團在背景演奏各種族 Motif 時拍點非常準確、又具彈跳力,完美地襯托住浪人的答案;但第二幕的結尾卻非常倉卒,叫人想起梵志登的《貝五》及《貝七》錄音,頗為生硬草率。

後記:
樓座左邊一位女士的手機鈴聲於第二幕中突然響起;樓座右邊一對老夫婦於第三幕音樂還未結束時便熱烈鼓掌。敬請各位聽眾自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