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作曲家浦羅高菲夫的《彼德與狼》大概是其中一首最廣為人知的古典音樂作品了。《彼德與狼》是浦羅高菲夫受莫斯科中央兒童劇院委託所創作的作品,而目標觀眾就是小朋友們。和英國作曲家布列頓的《青少年管弦樂團指南》一樣,《彼德與狼》有著多種樂器的獨奏部分,讓小孩可以認識到不同樂器所發出的聲音。但和《青少年管弦樂團指南》所不同的是,《彼德與狼》是個以演奏形式所表達出來的童話故事,而且更附有旁白。但1936年首演時卻不如理想,浦羅高菲夫更自責未能將音樂所表達的意思傳到觀眾心中。時至今日,《彼德與狼》已經成為音樂會上最常見、老少咸宜的曲目。
故事裡的每個角色和動物都由樂隊裡的一種樂器來代表:鳥(長笛)、鴨子(雙簧管)、貓(單簧管)、老爺爺(巴松管)、狼(圓號)、彼德(弦樂)等。
故事是描寫和爺爺同居的彼德在原野上快樂嬉戲,卻忘了關上家中的小門。小鳥和鴨雖然都是彼德的好朋友,卻彼此看不順眼。小鴨跑到彼德家中的池塘和小鳥吵架,而彼德家的貓也伺機要獵食小鳥,小鳥卻飛到樹上,留下小鴨在池塘游泳。然後老爺爺警告彼德有關野狼的事,結果野狼真的出現,一口把鴨子給吃掉了!勇敢的彼德和小鳥合作,設計活捉兇猛的野狼,並把野狼交給獵人,可是小鴨仍在野狼的肚子裡哀嚎呢!
錄音推薦:
Leonard Bernstein: New York Philharmonic Orchestra [SONY] (英語旁白)
原文刊於香港國際青少年愛樂 2016年6月26日之音樂會場刊上
古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