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balevsky: Overture to Colas Breugnon, Op.24

卡巴列夫斯基:科拉斯布勒尼翁序曲,作品號二十四

科拉斯布勒尼翁其實是一本由法國作家羅曼所著的小說。前蘇聯作曲家卡巴列夫斯基於1936年將之改篇為一齣歌劇,圍繞著雕刻家布勒尼翁的故事更為他贏得1972年的列寧獎。其序曲更是今日音樂會上常見的曲目。科拉斯布勒尼翁序曲充滿激情,同時又具有典型俄羅斯風格的曲調,既狂野又憂傷。

戲劇性的開首令人印象深刻,長笛和小提琴先後迅速奏出序曲輕快的第一主題。敲擊樂在此序曲有很多炫技的部分,和小提琴配合上來不禁令人聯想到蕭士塔高維契的《第九交響曲》。銅管樂和敲擊進入第二主題,然後引領到歌劇中的暴動場景,銅管奏出悲慘的音樂。不久樂氛漸趨緩和,第一主題再現,序曲有如風暴般忽然作結。

錄音推薦:

Vassily Sinaisky: BBC Philharmonic Orchestra [Chandos]

Shostakovich: Festive Overture, Op.96

蕭士塔高維契:節日序曲,作品號九十六

《節日序曲》是蕭氏於1947年為慶祝俄國十月革命30週年紀念而寫的一首序曲。旋律輕快優美,是一首「讚頌」蘇埃維政府之偉大,充滿喜悅的作品。蕭氏曾經表示,這首作品就像是一個男人體驗戰火的摧殘後,想要報答曾遭敵人蹂躪後的袓國之感情。樂曲於1954年11月6日在莫斯科的波利修劇院由帕夏耶夫(Aleksander S. Melik-Pashaev)舉行首演,並於翌年出版。輕快明朗的曲風時至今日亦是音樂會上常見的曲目。

樂曲由小號激昂的信號曲調揭起序幕。接着變為急板,單簧管首先吹出輕快的第一主題,然後由其他木管接力,再由小提琴重覆整段主題。蕭氏參考了葛令卡(Glinka)的《盧斯蘭與魯蜜拉》序曲(Russlan and Ludmilla Overture),中段以長號、低音號以及低音弦樂的對話為過渡,帶出由大提琴以法國號演奏的第二主題,接著由中提琴和小提琴作承接。然後各樂器重現第一二主題,進入最終部分,開首的信號曲調再現,弦樂和木管插入第二主題的旋律,最後樂曲在一片喜氣洋洋的氣氛中完結。

錄音推薦:

Neeme Järvi: Royal Scottish National Orchestra [Chandos]

原文刊於香港國際青少年愛樂 2015年12月3日之音樂會場刊上

古斯

發表迴響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