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萊茵的黃金》之其三:主導動機解說(第三和第四景)

第三景

1. 指環力量[2|3|01:39]

歡頌黃金的小調版本。

2. 怨恨[2|8|00:00]

阿伯利希詛咒指環前的動機,是指環動機的和聲切分節奏版本。

3. 變形帽[2|1|00:00]

令人不安的樂句,暗示了變形帽無限的可能性。

4. 龍[2|5|00:00]

低音的銅管在描繪著巨龍龐大的身軀。

第四景

5. 阿伯利希的詛咒 [2|8|00:34]

指環動機的衍生,強調了詛咒和指環的關係。

6. 艾達[2|11|00:10]

自然動機的小調版本,說明了艾達是大自然中古老的力量。

7. 諸神的黃昏 [2|11|04:05]

下行的艾達動機。

8. 彩虹橋 [2|13|02:17]

在譜上看如同拱橋一般的動機,聽起來就像清新的空氣在我們間流動,陽光下彩虹在天空高掛,是《萊茵的黃金》中最美妙的動機之一。

9. 劍 [2|14|2:37]

為下一部的劇情鋪路!筆者暫不解釋這個動機,會在稍後的文章作進一步講解。

10. 萊茵少女的悲嘆 [2|15|00:13]

源自歡頌黃金的小調版本。

「當年我對那些萊茵少女是充滿憐愛…那些在水中純潔無垢的生物。」-華格納, 13-2-1883

所有在《萊茵的黃金》中的主要動機已經解說完畢,下一回我們將深入探討劇中的人物。

古斯

Photo Credit: Wagner’s Eternal Ring by Nancy Ellison, Rizzoli New York, 2010

https://www.facebook.com/diemusikzeitung/

喜歡本文章的請按讚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