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指環》之其三:拜萊特音樂節(上)

上回說到華格納自從得到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二世的資助後,他在創作方面便一帆風順,成為人生贏家。

「藝術是怎樣的一回事?我認為,無論是表演者抑或是觀眾,都應該全心投入在演出之中,心無雜念。藝術不只是純粹為人們提供娛樂,而是一種更高層次的表現。」

華格納如是說。

我在《剖析指環之其一:華格納的藝術理念》一文中提到,華格納在法國的生活令他對藝術改觀,他亦開始認為大城市的歌劇院無法滿足他那崇高的理念。於是,他開始物色一個地方讓他追求自己的理想。

巴伐利亞北部的一個小鎮似乎正是他要找的目標。小鎮位於巴伐利亞境內,意味着他可以依賴國王的保護。1871年,他決定在小鎮興建歌劇院,發展自己的音樂節。

這個小鎮就是拜萊特。

可是,唯一的問題就是金錢。

你可能會問,華格納不是有國王的資助嗎?為什麼還沒有錢?難道那些錢被掉到大白象工程的黑洞之中了嗎?

這和華格納和國王的關係惡化有關。華格納曾經委託著名建築師森佩爾(Gottfried Semper)設計出符合國王口味和華格納要求(隱藏式樂隊池和波狀式觀眾席)的歌劇院。熟悉華格納的人都知道,他不追求外表華麗的歌劇院,在他心中實用性比外觀重要得多。即使全木製亦可以,曾經有位建築師在歌劇院正門加上簡單花紋都被華格納一句「不要裝飾!」彈回。但國王卻完全相反,建築風格必需極盡華麗(想知道更多的朋友請等待編輯天鵝國王稍後發佈的文章)。從此,國王的口味和華格納的理念就如予盾大對決一般,永遠都未能取得共識。再加上華格納和李斯特之女柯西瑪的醜聞畜意隱暪國王,他們倆的關係便變得更差。雖然如此,國王仍提供有條件的贊助,但數目並不足以建立一座歌劇院。

「真心喜歡我的作品的人沒有錢;有錢的人又不是真心喜歡。」華格納慨嘆。

為了舉辦屬於自己的節慶,你可以去到幾盡?華格納就為了籌錢而舉行多場的巡迴音樂會,但銷售卻不如理想。他亦尋求德國皇帝卑斯麥的贊助,但因拒絕將音樂節移至柏林而最終告吹。於是乎他又瘋狂借錢,以及不斷出售自己作品的版權。最後由路德維希二世借款,拜萊特歌劇院才得以完成。但可惜這筆巨款直到華格納1883年過身時仍未完全還清,要靠遺孀柯西瑪繼續償還。

經過多年的籌備,第一屆拜萊特音樂節終於在1876年舉行。

但世人反應如何呢?且看下回分解。

古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