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指環》之其二:《指環》能成功全因一男子因素?

「我天生就異於常人,我的神經極端敏感,我一定要有美、輝煌和陽光相伴!我所需求的,都是這世界虧欠於我的!我不能像你們的大師巴哈那樣過著小鎮風琴師的可悲日子。如果我認為值得擁有一點自己喜歡的奢華,這奇怪嗎?實在令我費解,我是一個可以帶給這世界和千萬人這麼多享受的人啊!」

華格納的一生,除了作曲,就是借錢。借錢無妨,借了不還才糟糕。前額寬大臉皮厚的華格納就是如此的一個人。上面是他在1864年,窮困到極點時對友人的怒吼。幸好,在那一年他的生活被一男子改變了。

從前有一位王子,看罷華格納的《羅恩格林》之後,便封華格納為偶像、推上神枱。從此,他不停閱讀華格納的論文,了解更多華格納的音樂理念,以及他的夢想。

這位王子就是著名的路德維希二世。

1864年,在華格納為自己的財務狀況所焦急時,巴伐利亞國王病逝了。當年十八歲的王子順理成章登上王位了。他登基後的第一件事,不是拿着一枝羽毛筆、一卷羊皮紙和一張木椅落區聽民意,又或者推行真普選,而是派人把華格納找來。

這使我聯想到秦始皇派使者尋找仙丹以求不死之術,但路德維希二世實際多了。使者拼命的找,終於在斯圖加特找到華格納。為什麼使者找得如此辛苦呢?原來當時的華格納正在逃債。當使者找到華格納後,他還以為使者是債主派來追債的呢。

很多藝術家的一生總是窮困潦倒的,除了華格納。很多藝術家的作品都要等作者過世後才會得到世人的欣賞,除了華格納。話說當年路德維希二世和自己的偶像見面後,十分興奮。他稱華格納為“同志”,並為他提供了龐大的資金、替他還清了債務、以全力支持他的創作和理想。

正所謂錢非萬能,但沒有錢就萬萬不能。自從得到國王的經濟資助後,他便可以無憂無慮地瘋狂作曲,這樣他往後的作品如《紐倫堡的名歌手》以及《崔斯坦與伊索德》才得以面世、《指環》才可以繼續譜寫(他因為種種原因中斷了《指環》的創作長達十二年)。

下一回,讓我們一起探討拜萊特音樂節的成立以及背後的各種事,敬請留意。

古斯